2020年就要过去了,我们也许,不会很怀念他。
这个句式第一次出现在视野里,应该至少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。
那个时候,互联网还是个新鲜玩意,每个参与者都对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充满了期待。
人们愿意在上面投入的,不止是时间,换来的快乐和满足也远非90、0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所能想象的。
TELNET、MUD、BBS、博客、校内、抢车位、偷菜、MSN……
网络和物理世界在那个年代,还是有界线的。
但在今天,每个人睡前和睁开眼的第一件事,基本都是把手和屏幕粘在一起,透过面前那块不到十寸的屏幕,窥探这个世界的最新变化,通过这种“进食”方式,缓解对信息的饥渴。
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新器官。
变成了和呼吸、进食、心跳一样重要且想当然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界限,也在变得模糊。
不止于网络和物理世界的界限。
行为模式和环境塑造着人的思想。
当一切都变得便利,一切也容易变得不重要,不值得珍视。
真假、美丑、是非、善恶、爱恨的界限竟也跟着模糊了起来。
这日渐广阔的灰色地带,是谣言和蛊惑滋生的温床。
当所有居心和言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抱团取暖者,大大小小的filter bubble 更是加剧了大社群的割裂。
分清描述和现实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,再多的调研似乎也都只是管窥,甚至南辕北辙。
2020年发生的很多事情,都堪称魔幻。
各种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都能找到大批的拥趸,原本被视为精英的人也概莫能外。
并且,这种群体性的癔症不只发生在一时一地,而是在这颗湛蓝的星球上全面开花。
逆全球化、民粹、垄断、反智被轻易地接受和传播,流毒之剧之深,堪比疫情。
面对逐渐成型的一个个walled garden,不知当年坚信“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和共享”的理想主义者们,会做何感想。
所谓“内卷”,虽然今年被频频提及,并在舆论场掀起一次次的争论,但本质上的问题还是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。
人们只是渐渐直观地感觉到,越来越累,幸福感却越来越低,惟独焦虑倒是水涨船高。
所以,“钱都去哪儿了呢?”
经济倒退,巨头们却赚得盆满钵满,被剥夺者们自然把渲泄的矛头指向了曾经的“爸爸们”。
办卡,网贷,小黄车,房产……似乎谁都逃不脱被收割的宿命。
我常引用一句话,“太阳之下无新事”。
盖因人类的本性,几千年来并无太大的变化,贪婪,懒惰,利己,盲从,总会在关键的节点上,拖住前进的脚步。
也因为人类寿命所限,一代人的清醒和智慧还未及实现最大的价值,就已经没有时间阻止新人重新犯同样的错误。
也许,延迟退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?
不知道,反正现在在北上广深,过了35岁,就算半个老人了……因为运气不好的话,你是找不到工作的,这不就是半退休状态了么。
科技和金融这两大领域因为被透支了巨大的预期,在近几年也渐渐显现出疲态。
最新的几代手机和电脑在设计和性能上都看不出什么想象力;眼光探向地球之外的时候,也有人在重复做着几十年前做过的事情。
也许,是时候该歇一歇了,放慢脚步,重整旗鼓,在反思和梳理后,绑好鞋带,坚定地再出发。
别再沉迷消费主义了,无论电视购物还是直播带货,都带不走焦虑;
别再迷信意见领袖了,言论的动机大多数时候都是罗生门,talk is cheap,很多事情,正说反说都能讲出道理;
别再忽视身边的温暖了,不确定中的小确幸能给你带来的力量,远超想象。
如果喂马、劈柴、周游世界可以让你得到内心的安宁,那,不妨一试。
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